一直覺得剛剛酥炸起鍋的雞捲好好吃,在youtube上找到有吳秉承師傅教古早味雞捲的做法,看步驟其實並不繁瑣,這禮拜天就來試試看。
材料:
醃肉-梅花肉半斤,紅糟1大匙,醬油膏1大匙,五香粉1匙,白胡椒粉1/2匙。
魚漿包料-魚漿1斤,洋蔥1顆,地瓜粉2大匙,白胡椒粉1匙,腐皮4張。
做法:
1.梅花肉買回家先放到冷凍庫大約1小時,讓肉有點凍硬之後,切成條狀。
2.切好的肉條加入紅糟1大匙、醬油膏1大匙、五香粉1匙跟白胡椒粉1/2匙,抓勻擺到冰箱醃製。
3.把洋蔥切粗絲(大約1公分寬),加入魚漿,地瓜粉2大匙跟白胡椒粉1匙,抓勻備用。
4.腐皮切對半(就是1/4圓),先放上一半的包料,接著放上一條紅糟醃肉條,在鋪上包料後捲起,如果沒有馬上要炸,可以先放到冰箱冷藏(如果要放超過一天才要炸的話,那就得放到冷凍庫)。
5.要炸之前,先舖上樹薯粉,油熱到140度之後,下鍋炸5~6分鐘即可(地瓜粉可以吸收表皮的水分,而且炸的時候可以保護腐皮不會那麼容易焦掉)。
6.瀝油後趁熱切開食用,搭配醃小黃瓜就是超級美味的雞捲嘍。
鍋鏟小筆記
複雜度 ★☆☆☆☆
時間度 ★★☆☆☆
1.沒放冷凍庫時,軟趴趴的梅花肉也是可以切啦,只是不好切而已。
2.這次沒有從魚漿開始做起,直接到菜市場買了1斤魚漿回家(這是大龍峒市場很有名的一家魚丸店喔,店名叫做協成),除了自己懶得從魚肉開始處理之外,也讓喜歡看我的食譜的女同事可以降低壓力…(噗),不過因為那是魚丸店要用來做丸子的魚漿,裡面應該還有加了香油之類的調味料,聞起來很香。。。
3.沒看過腐皮的人常會問說腐皮是長怎樣,怎麼來的,答案就是腐皮是做豆漿那一鍋表面撈起來的,半圓形叫作一張。
4.腐皮很怕乾掉,所以一般都會凍在冷凍庫中,拿出來要儘速用掉,更忌諱一直吹風,會越來越乾,包的時候就容易裂開。
5.做完雞捲拎杯才突然想到一件事,為什麼雞捲裡面沒有雞肉還叫做雞捲??同事好心幫我查到答案,就是閩南人很節儉,會把剩餘的豬肉、蔬菜包到腐皮裡面炸成菜餚,有人問菜餚的名稱,閩南人就回答「ㄍㄟ捲」(閩南語就是”多”捲),ㄍㄟ聽起來就跟雞的閩南語發音一樣,所以就叫成雞捲了。
6.其實雞捲傳統上都會搭配甜辣醬或海山醬,但是因為實在太好吃了,我們家還沒想到要沾醬,2捲雞捲就吃光光了。
7.這次食譜的份量是做7捲雞捲,剩下5捲我凍到冷凍庫去了,下次要吃再解凍炸來吃。
8.吳秉承老師的做法還有加入香菜,但是每次買一大袋的香菜,用了一些剩下的都是壞掉,所以就省了這個味道。
9.吃完拎杯做的雞捲,大正咩說:也不知道延三夜市那家雞捲好吃在哪裡?--->真是對拎杯雞捲最佳的讚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