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食系列大概快要告一段落了,因為拎杯每個禮拜揉麵揉到手痠腰痠,今天向各位介紹幾乎是我家大正咩做的高麗菜韭黃鍋貼(褡槤火燒)
食材:(48顆)
外皮:中筋麵粉400g,沸水300g
內餡:豬前腿絞肉600g(絞兩次),高麗菜200g,韭黃260g,醬油2大匙,香油2大匙,鹽3/4匙,高鮮味精3/4匙,白胡椒粉1/2匙。
麵粉水:麵粉2大匙,水300CC。
做法
1.麵粉放到攪拌盆中,把熱水壺裡倒出來的開水緩緩加入,邊快速攪拌成為麵糰之後,靜置(蓋上保鮮膜)醒20分鐘。
2.韭黃與高麗菜切碎。
3.做法2的菜料加入絞肉、調味料攪拌均勻。
4.將醒好的麵糰分成4部分,每分12顆,皮撖到大約10~12公分(中間後,外圍博),把餡料舀入,可以包成水餃狀,或者兩端開口的褡槤火燒(我們家這次是包褡槤火燒)。
5.拿水300CC,加入2大匙的麵粉攪拌均勻。
6.用一大匙油,小火熱鍋,把包好的鍋貼下鍋先油煎2分鐘。
7.加入麵粉水,火候控制成3分鐘後水分收乾即可。
鍋鏟小筆記:
1.熱水加入的時候,要快速把麵粉攪拌均勻,不然水溫一降,麵粉吸收水分的能力也會下降,你可能會得到一團黏黏的麵糊<---這是看網路得來的心得,麵粉會因為冷熱水的問杜,因此吸收水分的能力會有所差異。
2.加麵粉水的目的,是在你的鍋貼煎好後,麵粉水會在每顆鍋貼間形成脆脆的麵衣(很可口的),至於麵粉水每鍋的使用量,就看你打算把48顆分幾鍋來煎,因為我們家分4鍋,所以每鍋加1/4杯。
3.本來周老師的食譜是韭黃鍋貼,但是我們家的人吃韭黃鍋貼沒多久,都會打嗝+胃不舒服,加上大正咩是高麗菜控,所以我們就做成混和餡,想不到意想不到的好吃,事後胃又不會不舒服。
4.我參考周老師的食譜,麵糰是撖成橢圓形,但是我的功夫實在太爛,都只會撖成圓形,所以我們家的鍋貼就長得肥肥胖胖的啦~~~
5.名詞解釋:褡槤-以前的人外出背在肩上兩頭分別在前胸跟後背的包包。如果鍋貼成功做得細細常常的畫,中間夾起來兩頭會下垂,就跟褡槤很像。
6.名詞解釋:火燒-北方所有煎烤麵食的統稱。
7.今天大正咩看我撖麵速度實在不夠快,擔心午餐又會拖延到兩點才吃完,看我包完一個之後,就自己動手包起來,等我麵糰撖完,他也幾乎都包完了<---快被二廚篡位,然後端去廚房就照我說的方法煎了起來,等我第二團撖到一半,他又開始包起來了<---喔喔喔,拎杯就覺得腦壓上升,一整個壓力變得好大。難道以前大正咩說他不會做這種功夫料理是假裝不會來安慰拎杯的嗎~~~
這篇食譜小筆記比做法還多啊~~~拎杯真是碎嘴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