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大正咩喊說要吃肉羹麵的時候,我裡抖了一下,以為她是要吃裹上魚漿的浮水肉羹,不過也因此把浮水肉羹擺在心上的待煮清單,上次經過濱江市場就順便買了一片旗魚肉片。。。
材料:
魚漿-旗魚肉半斤,鹽1匙,樹薯粉3大匙,白砂糖1大匙,白胡椒粉1/4匙,冰開水100CC。
肉羹-豬梅花肉半斤,鹽1/2匙,糖1/2大匙,白胡椒粉1/4匙。
做法:
1.把魚肉先切大丁。放到冰箱冷藏10分鐘降溫後,用食物調理棒打成魚肉泥。
2.冷藏10分鐘後,加鹽1匙,用力攪拌10分鐘。
3.把樹薯粉、白砂糖、白胡椒粉和冰開水攪拌均勻後,邊加入邊攪拌魚肉泥,等到全部攪拌均勻之後,魚漿就完成了。
4.把梅花豬肉切成小條(大約小指寬,兩指節長),用肉槌敲軟後,加入鹽、糖、胡椒粉拌勻後,放到冰箱醃製1小時。
5.煮一大鍋開水,邊攪拌開水,邊把肉條裹上魚漿後下鍋,煮到浮起來就是熟了,撈起來放到盤中備用(浮水肉羹完成!!!)。
6.煮一鍋羹湯,把浮水肉羹放入開水中燙熱撈起,加上羹湯就是浮水肉羹湯了(加上油麵就是浮水肉羹麵),加上1/2匙的沙茶醬會更美味喔。
鍋鏟小筆記
複雜度 ★★★★☆
時間度 ★★★☆☆<---其實做起來很快,就是等醃肉的時間比較久
1.其實旗魚肉片在我家冰箱冷凍庫裡睡了兩個禮拜,因為我心裡一直排拒去做魚漿(我怕魚腥味),不過這禮拜天想說再不做魚肉就會一直睡下去了(而且也會越來越不新鮮),所以堅持了一下,想不到魚漿意外的容易做,而且旗魚的魚腥味很淡,下次再來買片更新鮮的魚肉來做魚丸還有炸甜不辣!!!(這次數量剛剛好包完肉羹,剩下一點點的魚漿大正咩玩了兩顆魚丸就沒了。
2.旗魚肉雖然纖細,但是仍然有部份的"纖維",如果用食物調理棒,這些纖維會纏繞到調理棒的軸上,所以打魚肉泥的時候要注意隨時清理這些魚肉纖維,不然攪拌棒的軸心最後會咬死絞不動,再嚴重一點,卡榫就會壞掉(我上次就是醬子毀掉雞肉泥的)。
3.我是魚肉處理每告一段落就放到冰箱冷藏來保持魚肉的新鮮,不然整個處理過程中魚肉溫度會不斷的升高,魚腥味就會跑出來了(我最討厭魚腥味了!!!)
4.魚肉泥加鹽後順著同一個方向用裡攪拌的目的,就是要讓魚肉裡面的肌凝蛋白溶出互相鏈結的網狀結構,網狀結構會讓整個食材變得更具彈性(這跟貢丸的製作原理一樣)。
5.冰箱裡剛好有綠竹筍一枚(可惜沒有鮮香菇),我就用2000CC的水燒開後,加入筍籤,鹽1.5匙,高鮮味精1匙,壺底油1大匙,攪拌均勻後,用樹薯粉4大匙調水來勾芡,雞蛋兩顆打勻加100CC的水下去做蛋花<---超隨性的羹湯。同事有問我可不可以把沙茶醬直接加到羹湯中,當然沒問題,不過最好煮好那頓就吃光,不然加入沙茶醬的羹湯會越煮越濁,變得容易沾鍋燒焦喔。其實我們家不直接加還有一個原因--->小人不熟悉那個味道,而且在舀到碗裡的羹湯,自己動手加上一小匙的沙茶醬,那個加沙茶醬的動作好有fu耶~~~
6.煮浮水肉羹的那鍋開水可以直接用來燙油麵(省時小祕方),加上浮水肉羹後澆上羹湯就可以享受美味的浮水肉羹麵嘍~~~
7.有人問說為什麼叫做浮水肉羹,我個人的想法就是裹上魚漿的肉羹煮熟之後,就會浮到水面上,應該是這個原因才叫做浮水肉羹吧。(南部的浮水魚羹應該也是醬子的關係才命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