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花了兩篇的篇幅來講從台北出發到吃午餐,然後第一個景點-鯉魚潭的介紹,光一個上午的行程,拎杯也可以掰開來寫成兩篇,人生真的也不容易啊~~~(畢竟哥是有練過的!!!)
話說車子來到了[吉安慶修院],這裡以前叫做[吉野布教所],供奉的是日本真言宗的弘法大師(空海大師)、不動明王和毘沙門天(多聞天王),二次大戰後因為日本居民被遣返,據說轉托給台灣人來打裡,所以改成供奉釋迦摩尼佛跟觀音菩薩。後來因為受託人不在了(有一說是1983年被政府收回國有),所以落入荒廢的命運,一直到了1964年才開始有陸陸續續的維修,花蓮縣政府在2002年展開全面修復,2003年8月完成具體性修復,變成日本觀光客到花蓮必到的景點(這段是在車上聽寶妹講的+網路資料)。
來進這個景點需要買門票,但是門票不貴,每人全票30元,半票跟團體票15元,花蓮縣民跟身障人士免費。
[售票庭是木造小屋,很有懷舊的風味]
在大門口管理人員會看一下你手中的票,但是不回收,讓你可以帶回收藏。
[通常拎杯都是不珍藏,因為以後都會被當垃圾扔掉]
進門口前有個有意思的牌匾,上面寫著「氣心腹口命」五字,「氣」寫得大大長長的,「心」寫得圓圓的,「腹」是寫得躺下來,「口」寫得小小的,「命」則是寫得很長,代表的意義就是人要大氣,心圓包容,不要生氣(日本人生氣的漢字寫做[立腹した],躺下來的腹意味著不生氣),少說話,命就會長的意思。<-這是釋惟勵法師寫的,看著一堆日文,拎杯想說釋惟勵法師應該是日本人,結果網路上查了一下,釋惟勵法師釋民國20年台南麻豆出生,民國60~73有到日本修行,並專攻真言宗。
進門的左右側分別有不動明王跟護摩的介紹,反正慶修院不怎麼大,可以把這兩篇文章看看。
日本人到寺廟參拜的習俗,會先將自己潔淨一下,所以就有了[手水舍]的設計,等下拎杯會詳細介紹。
手水舍再過去是個雕著[慶修院]的鐘,但是旁邊的說明卻是完全沒有提到這口鐘,也不知道是在說明啥。。。
再進去就是慶修院的正殿(佛堂),左右邊各有慶修院佛堂的介紹跟不動明王的雕像,正店的對面就是[百度石],通常信徒要祈願時,就從百度石出發進入佛堂參拜,然後往返百次方得圓滿,還願時,更有往返千次答謝神佛的傳統。星期六這天因為下雨,院方有公告因為地濕的關係,不開放入殿參拜。照片裡可以看到原來參拜的空海大師、不動明王跟毘沙門天在前排,釋迦摩尼在後排(拎杯猜後排應該還有觀世音菩薩,不過拍照時沒有注意)
剛剛大正咩在遊覽車上聽領隊介紹手水舍的清靜儀式,就興致勃勃的帶著箴賢二人組排隊,還問拎杯要不要”玩”,拎杯就回了大正咩一句:挖啊嗯希信Jㄟ。。。(我又不是信這個的。。。 )就跑去拍照了,現在大正咩他們快排到了,拎杯就來幫他們拍照~~~(因為第一次用手機當相機記錄,操作不及,就只有小正咩的動作紀錄的最完整 ,所以動作解說請看小正咩的版本 )
[先洗左手代表靜心]
[再洗右手代表靜身]
[舀水到左手入口漱口代表靜口後面的漂亮小姐姐妳累了嗎?? ]
[用勺內的水清洗勺柄]
弘法大師(空海)的雕像跟介紹。
接下來這個就很厲害了,聽說生病的人,只要跟隨住持或者布教師遶行這塊[光明真言百萬遍]的石碑,繞行時嘴裡不斷口誦「南無大師遍照金剛」的真言百萬次,繞行108遍之後,疾病即可不藥而癒。
進院門直直走到底,就會看到[四國遍路],所謂的四國遍路相傳就是弘法大師空海為了為世人消災解厄,就在四國地區遊走布教,並建立了八十八個靈場。後世的信徒也追隨弘法大師的足跡行腳,就稱為四國遍路。慶修院的創辦人川端滿二曾遍行四國境內與弘法大師有淵源的八十八個寺廟(四國八十八箇所),請回八十八尊石佛,讓信徒可以就近參拜,免除了奔波之苦。
[台灣人真投錢拜拜,那你就輸了,這是給日本人用滴,跟據洗錢防制法 (大誤) ,台灣神只接受香油箱裡的香油錢]
照相照到一半,又聽到大正咩同意阿賢給不動明王上香,拎杯又趕過去表達個人意願-咱們家不是信奉日本教派的,不要亂拜。。。
賣紀念品處的出口有一個水池,據說是仿照四國的地型打造的。紀念品賣的都是些裝飾品,也就是說搬家時,通常會造成極大困擾的東西,所以就只是看看,通通都不買。
外面有拍照的立牌,咱家拍了兩張。
另外一個紀念品販售處,門口很適合拍照,裡面的抹茶冰淇淋據店員說,算是微鹹的口味,大正咩就買了一杯來讓咱家一起嚐嚐。
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拎杯就跟大正咩說先出來找廁所,又順手拍了兩張,找了半天才發現,原來廁所就在賣紀念品店的旁邊。
吉安慶修院的隔壁有一家咖啡館,跟慶修院兩個排在一起,實在畫風差太大。
原來公告的行程接下來是要到[阿美小米文化館],結果下車後發現,這實在就是一個當地土特產的專賣店,領隊車上說花蓮阿美麻糬的特點是用小米,不是糯米,對腸胃負擔不大,偏偏大家都吃這套,看著大家瘋狂採買,感覺他們的鈔票應該是用彩色影印來的。。。
咱家也買了鳳梨酥跟小吃。。。(不過沒有買很多,因為買回去大家也不怎麼吃)
(未完待續)
遊認有娛
1.吉安慶修院,原來叫做[吉野布教所],原來是台灣日據時代,日本四國德島縣吉野川沿岸的居民生活困頓,所以在1910年的時候,由官方組織該地居民移民(還有一部分其他地區的居民),一共61戶,295人居住在現在花蓮吉安鄉福興村的所在,移民為了懷想故鄉,就把這個地方叫做吉野村。移民的宗教信仰多為佛教,屬真言宗本願派,所以建立了[吉野布教所],是真言宗高野山金剛峯寺的海外別院,創辦人是川端滿二。後來二次大戰後(1945年),改為供奉釋迦摩尼佛跟觀音菩薩。
2.鐘上面刻[慶修院],可是這裡原來叫吉野布教所,所以這口鐘真的是當初的古物嗎??!! (仿古仿過頭了吧~~~)
3.拎杯聽到有關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的傳說,忍不住噗疵笑了出來,大正咩問拎杯為什麼笑,拎杯就跟她說:可以連續唸一百萬遍真言,還繞了108遍,證明這個人身體狀況不差,所以病人只要繞108遍還沒出事,肯定身體就會好了。。。(天來個雷劈死拎杯吧~~~)
4.話說介紹吉安慶修院的文章都會提到曾經一度殘破敗落,後來才經過修復的過程,所以說,這些建築,石像,應該都曾經一度有損壞過吧,所以不要說什麼這是台灣保存最好的神社,根本就是人重新打造出來的好嗎~~~
5.旅行社的行程說阿美小米文化館有文化走廊,並現場示範麻糬製作,但是拎杯的感受是從賣場左邊進,右邊付錢出,完完全全沒有感受到任何文化,也沒有看到示範,是拎杯走錯路了嗎??第二天跟大正咩又走到另外一個賣觀觀客的店鋪,大正咩說:我覺得阿美賣的東西比較貴。。。
6.話說拎杯為了給正殿取景,但是手機又沒廣角功能,就退到百度石那邊取景,結果看到百度石那有一個手持單眼的攝影師,一直舉著單眼,但是拍正殿的遊客根本不管自己的後腦勺有沒有擋到人,人來人往的不斷湧進湧出,最後拎杯聽到攝影師嘆了一口氣,暫時放棄了拍照。。。(好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