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家在滷味攤或黑白切的時候,有可能會切腸子來吃,後來仔細研究了一下豬內臟,發現我還有脆腸跟脆管還沒做過,就跟豬肉攤的老闆娘預定了一付脆腸,打算汆燙後來切了試試看。
沒想到上網看看有沒有什麼訣竅時,找到了一個蒜苗炒生腸的食譜,研究根調整了一下適合我家的口味,這個假日就開煮起來了~~~
材料:
脆腸 |
……… |
1付 |
蒜苗 |
……… |
1支 |
紅辣椒 |
……… |
半支 |
醬油 |
……… |
2大匙 |
胡椒鹽 |
……… |
適量 |
做法:
1.豬脆腸外的腸繫膜切掉,煮一大鍋水,放入4大匙的白醋(分量外)汆燙5分鐘後,原鍋端到水槽,用冷水沖洗掉表面的渣渣後,放入煮鍋內,再補水煮20分鐘,脆腸用開水洗過,取出1/3左右的腸管部分先放到一旁,其他的部分通通切成小塊備用,蒜白斜切,蒜綠切段,紅辣椒環切備用。
2.鍋中下一大匙油熱鍋,把蒜苗跟紅辣椒下鍋爆香,接著把脆腸加下去一起爆炒。
3.加兩大匙醬油炒香後,加50 CC的水讓醬油上色均勻,收乾湯汁,熄火,灑上胡椒鹽再拌炒兩下,香噴噴的脆腸就可以上桌接受秒殺了。
鍋鏟小筆記
技術度 ★ ☆ ☆ ☆ ☆
複雜度 ★ ★ ★ ☆ ☆
時間度 ★ ★ ★ ★ ☆
1.脆腸的台語念"生腸",不是每隻豬都有──只有母豬才有(這句話不是在罵人),因為生腸就是豬的輸卵管部分。
2.整付生腸有兩個白色扁圓形的結構,不知道是豬的卵巢還是什麼,特別的韌口,水煮20分鐘是絕對不夠的,這次這個部位嘗試之後,只能宣告放棄,下次這兩個扁圓形的部份我會特別燉它一兩個小時看看。
3.[同場加映]
我留下約1/3的腸管部分切小塊,用熱開水泡幾分鐘瀝乾(就是給脆腸加溫啦),碟子裡醬油膏加開水,再添加一點點的糖,這就是在黑白切常會點來吃的燙脆腸~~~
PS:後來大正咩又加了台中人粉愛的東泉辣椒醬,更美味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