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的這天氣溫不高也不低,介於21度到26度,早上突然吃到1顆大正咩買的麻辣肉包,覺得非常的鮮美,就想說自己來做一下。
小正咩不能吃辣,大正咩說酵母粉加多了她胃會脹氣,所以今天做了一個不辣的肉醬,包子也試著不加酵母粉看看,結果肉醬算是口味尚可,不過包子皮就死硬的要命算是失敗,下面這個包子皮的材料,是修改程上次做的酸菜肉包的配方,大家可以試試看。
材料:(成品3片)
中筋麵粉 |
……… |
600 g |
溫水 |
……… |
400 CC |
鹽 |
……… |
1.5匙 |
糖 |
……… |
1.5匙 |
豬油 |
……… |
1大匙 |
青蔥 |
……… |
3支 |
香油 |
……… |
1匙 |
白胡椒粉 |
……… |
1/2匙 |
做法:
1.在600 g的中筋麵粉中加入鹽、糖各1匙半攪拌均勻後,分次加入400 CC的溫水和勻後,把麵團移至桌面,把麵團略為揉光滑後壓開成圓餅狀,加入1大匙的豬油,再把麵團揉麵到油感覺吃進去麵團了(約5~10分鐘),就把麵團蓋上濕的紗布,讓麵糰鬆弛(醒麵)15分鐘。等待麵團鬆弛時,把青蔥切成蔥花,加入香油1匙,白胡椒粉1/2匙,稍微拌勻備用。
2.時間到就把麵團分成三等份,取一等份擀開成長方形(另外兩等份繼續保濕),然後把拌好的蔥花取1/3,均勻地撒在麵皮上,然後用手掌輕輕地按壓蔥花讓它有點陷入麵皮,接著從上而下的捲起來,兩邊稍微收口,然後輕柔的重複由上而下搓揉讓麵卷變長,麵卷約直徑2~3公分時,把麵卷團起來,蓋上濕布,再次讓麵團醒麵10分鐘。(另外兩團麵團比照操作)麵糰醒好後,用手掌輕輕地把麵團壓扁,然後用擀麵棍小力的擀開,大概擀成28公分大小。
3.鍋中放1匙油,開中小火,把蔥油餅下鍋油烙約2分鐘,然後翻面烙30秒,這時候把鍋子離火,用鍋鏟把餅皮鏟高(鍋子上方約40~50公分吧),然後用力朝鍋子摔下去,連續摔個兩三次後,補上1匙油繼續烙1分半鐘,接著蓋上鍋蓋,轉極小火,燜約1分鐘,即可分切食用。
鍋鏟小筆記
技術度 ★ ★ ★ ☆ ☆
複雜度 ★ ★ ☆ ☆ ☆
時間度 ★ ★ ★ ★ ☆
1.50度的溫水要怎麼得到,阿慶師有示範方法(請參考阿慶師的視頻),就是一碗冷水加一碗的六分滿的開水,其實我有計算過,我們家的電熱水瓶平常保持90°C,所以一碗冷水(約25°C),加一碗的六分滿的熱水(90°C),大概就是49°C左右。
2.麵團經過揉捏之後,筋性會跑出來,所以要蓋上濕布(保濕)讓麵團休息,這樣麵團才會降低筋性,接著處理才不會不好揉捏。
3.阿慶師有加蒜苗,但是因為最近蒜苗實在太貴了,我就沒捨得買來加。
4.為什麼要擀成28公分大小??因為咱家的鍋子底就是那麼大~~~
5.據說摔餅可以讓餅更有層次感,不過我摔過之後,吃起來並沒有特別感受到。。。
6.阿慶師的鹽分三次加,一次加在麵團,一次加在蔥花,一次加在麵皮,我是覺得麻煩,所以一次性通通加在麵團裡,不過事後想想,阿慶師的方法應該更合理,因為麵團在揉的時候,如果鹽太多,筋性就會很大,所以才會麵團只加三分之一的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