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好久以前寫的,不過常有人端午過節前來問,那端午節期間就讓它置頂吧,哈哈哈!!!
不記得是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們家的端午節,粽子都是從外面買回來的,今年突發奇想,想說大正咩是南部人,老媽又很少吃南部粽,就來挑戰一下南部粽吧~~~(做不好吃也不會被發現)
材料:(20顆)
餡料 |
|
|
梅花肉 |
……… |
600 g |
栗子 |
……… |
20顆 |
鹹鴨蛋黃 |
……… |
10顆 |
乾香菇 |
……… |
10朵 |
米料 |
|
|
圓糯米 |
……… |
1200 g |
油蔥酥 |
……… |
5大匙 |
白砂糖 |
……… |
2大匙 |
醬油 |
……… |
5大匙 |
鹽 |
……… |
1匙 |
高鮮味精 |
……… |
1匙 |
白胡椒粉 |
……… |
1匙 |
沙拉油 |
……… |
3大匙 |
額外 |
|
|
粽葉 |
……… |
40片 |
粽繩(棉線) |
……… |
1串(20條) |
做法:
1.先把粽葉洗乾淨,用滾水燙過瀝乾,糯米泡水(至少2小時)。
2.香菇泡水泡軟,栗子泡水,梅花肉切塊後下鍋滷,加入泡軟切對半的香菇滷1個半小時(香菇水留一杯,其他可加入滷肉汁中)。
3.鹹鴨蛋黃,切對半備用(我是用料理剪刀剪的)。
4.用3大匙的油熱鍋後轉小火,放入油蔥酥5大匙炒一下,把泡好的兩斤糯米下鍋,加入砂糖2大匙、醬油5大匙、鹽1匙、高鮮味精1匙、白胡椒粉1匙,接著把香菇水下鍋,轉中火,把米攪拌均勻,水汁收乾即可關火冷卻。
5.取兩片粽葉,用剪刀修掉葉尖,尖端朝向右方,葉脈朝下交疊約3/4,然後取右側大約1/3的地方折成甜筒狀,然後放入大約1.5大匙的米飯。
6.米飯中間挖個洞(不要到底),然後塞入鹹鴨蛋黃、滷肉、香菇跟栗子,然後上面再壓上約3大匙的米飯。
7.虎口壓住朝向自己一側的開口,然後把葉片朝自己蓋下,折線的兩側記得要往下稍微折住,蓋好後將葉片合起,然後用粽繩綁好。
8.煮好一大鍋水,水開了就把粽子下鍋,水要蓋過粽子,大火煮1個小時即可食用。
[後來發現鍋子太小換大鍋]
鍋鏟小筆記
技術度 ★ ★ ★ ★ ☆
複雜度 ★ ★ ★ ☆ ☆
時間度 ★ ★ ★ ★ ★
1.看網路食譜,南部或北部粽的粽葉是不一樣的,不過我們家附近的雜貨店就只有一種小小片的粽葉,所以我就兩片組合來包一顆粽子。
2.我沒有買專門的粽繩,就用平常用來綁日式叉燒肉的棉線對折起來打個結就充當粽繩了。
3.因為前置作業都是二廚處理的,我只從炒糯米那邊開始接手+包粽子,所以這次香菇水被大正咩拿去滷肉,所以炒糯米的水只好用自來水替代(不過味道還是很讚!)。
4.有人問我說那個炒糯米的步驟是要把糯米炒熟嗎?當然不是(如果醬子會熟,拎杯就給你拜!)我們這步驟只是利用溫度讓調味料可一比較快和米粒均勻混合,米本身還是生的,要靠後面水煮的步驟才會熟!
5.原來平常吃的鹹鴨蛋都已經是熟的啊,第一次看到生的鹹鴨蛋,原來生的鹹鴨蛋蛋黃就已經是硬硬的,蛋白則是比雞蛋白還稀…一大堆沒用上的鹹鴨蛋白現在還躺在冰箱,不知如何應用~~~(誰可以教教我)(後來我學會了,可以直接只買鹹鴨蛋黃)
6.煮粽子的時候,旁邊燒一小鍋水,如果煮粽子的過程中水沒蓋過粽子時,就隨時補上沸水。
7.用嘴巴描述怎麼包粽子實在很難意會,但是有看過人家包的話就很容易理解,大家如果想知道詳細的包法,可以參考周老師的美食教室五月飄粽香這篇,裡面有影片教學喔。
8.包粽子的米飯每顆的分量,我說的4.5大匙只是概估,請大家自己斟酌分成4大份,然後每1份再分成5小份來包每一顆粽子才保險。
9.小正咩的粽子成長史
[2013.06]
[2014.06]
[2015.06]
[2016.06]
[2017.06]
[2019.06]
[2020.06]
[2021.06]
[2022.06]
2019.06補記
10.端午這天中午咱家又玩立蛋,玩著玩著突然我發現一件事情,雞蛋越新鮮,大頭的那一端越粗糙,不管是不是午時,都可以立得起來。。。
2022.06補記
11.去年有人問咱,為什麼阿箴的照片沒有2018年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那年家母往生,是不過節的,沒過節包啥粽子。。。
12.今年3月退休,有的是時間刷youtube,看到網紅Toyz評比台北名店肉粽,裡面最便宜的是鼎泰豐的湖州鮮肉粽,售價一枚95塊大洋。上官網查了一下,重量是205±9 g,我閒來沒事把咱家今年包的粽子放到電子秤量了一下,重量是147 g,然後我又無聊到算了一下成本,大概不到20元,粽子貴的還是店家的店租跟人力成本吧~~~
13.今年應大正咩要求,採用五花肉當餡料,挖糙!!!比梅花肉好吃太多!!!
14.以往都是把綁粽子的棉線綑在捲起來的粽葉後丟棄,後來有了垃圾分類,粽葉算廚餘不能綁棉線,所以所占空間超龐大的,今年突發奇想,把粽葉對折後直著捲,然後打個結,挖~~~這招可以節省廚餘的空間啊!!!
15.因為每年要煮粽子都會淹水(因為鍋子不夠大),2019年9月中為了要熬豚骨高湯,專門去買了一個17.2公升的深滷桶,後來突然想到,用這個來煮南部粽豈不太美,結果從此之後,煮完粽子後再也不需要清理廚房了,大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