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在youtube上瀏覽到生炒花枝的教學影片,就請大正咩跟丈母娘拜託,在澎湖買了新鮮的花枝寄來台北,不過寄來之後我根本忘了這碼子事,花枝就直接打入冷宮(冷凍)睡大頭覺。
這兩天在瀏覽youtube時又看到生炒花枝的教學影片,突然想起來冰箱裡的花枝,徵得大正咩想吃的口味後,就做了南部口味的生炒花枝。
材料:
花枝 |
……… |
2尾 |
竹筍 |
……… |
1支 |
紅蘿蔔 |
……… |
1支 |
青蔥 |
……… |
2支 |
紅辣椒 |
……… |
1支 |
蒜仁 |
……… |
3瓣 |
洋蔥 |
……… |
半顆 |
醬油 |
……… |
5大匙 |
糖 |
……… |
3大匙 |
烏醋 |
……… |
3大匙 |
米酒 |
……… |
1大匙 |
樹薯粉 |
……… |
3大匙 |
做法:
1.紅蘿蔔跟綠竹筍先切成片狀,蒜仁、紅辣椒切末,青蔥切段,花枝去掉眼睛、嘴巴跟外膜斜刀片成薄片,樹薯粉3大匙加水3大匙攪勻,洋蔥半顆環切成片狀備用。
[你看到鉆板上的花枝照片,右邊中間偏上的黃色圓圈圈起來的,就是花枝的外膜]
2.用500 CC的水,加入醬油5大匙,糖3大匙煮滾,轉小火繼續加熱備用。鍋子裡加入2大匙油,用大火把鍋子燒到開始冒煙,把蒜末、紅辣椒末跟蔥段下鍋爆炒,接著快速加入洋蔥繼續炒,然後加入筍片跟紅蘿蔔片繼續炒,接著加100 CC的水,轉中火,蓋上鍋蓋燜煮5分鐘。
[鍋子加熱到快冒煙]
[爆香完蔥段、辣椒末、蒜末後,加入洋蔥炒軟]
[加入筍片、紅蘿蔔片燉煮]
3.轉大火把鍋中的湯汁炒到乾,接著等鍋子又熱起來之後,下花枝片快速翻炒,接著下米酒1大匙,炒到花枝片開始轉反白時,把旁邊小火維持溫度的那500 CC醬汁加進來,接著把調好的樹薯粉水再度調勻後加入勾芡,沸騰後加入3大匙的烏醋調味,美味的生炒花枝就完成了。
[湯汁炒乾後下花枝片炒到開始反白下米酒]
[下已加熱的湯汁]
[勾芡]
[加烏醋]
鍋鏟小筆記
技術度 ★ ★ ★ ★ ☆
複雜度 ★ ★ ☆ ☆ ☆
時間度 ★ ★ ★ ☆ ☆
1.丈母娘相當貼心,當我把解凍的花枝拿出來時,發現整尾花枝都已經處理得差不多了,只需要去除眼睛跟嘴巴就好。在分解花枝之前,照著很多生炒花枝的影片教的,先把花枝的外膜拔掉,一開始不知道有什麼差別,等到把生炒花枝舀到碗裡,咬下去的那一剎那,我懂了,本來會帶點韌度的口感幾乎沒了,牙齒可以很輕鬆的咬下,吃起來的爽度倍增!!!只是外膜很難全部拔扯乾淨,只能說儘量吧~~~
2.這道菜準備食材的前置作業的時間長,但真正炒的時間只花了6分鐘,很快!!!
3.在片花枝的時候,我原本以為片太薄了,結果煮好後發現,因為花枝會收縮的關係,雖然變小片了,但是卻變厚了,意料之外的厚度剛剛好。
4.但是參考的影片,青菜的主體是用高麗菜,我則是因為大正咩買了紅蘿蔔跟綠竹筍,所以用來替代高麗菜,煮好之後,大正咩告訴我筍片跟紅蘿蔔片還太硬,所以這篇食譜上的筍片跟紅蘿蔔片,我增加了5分鐘的燉煮時間,期待你照著做,或者是回到原來用高麗菜來炒時,整碗生炒花枝會更對味。
5.勾芡用的醬汁,您照片中看到的分量是800 CC,但是後來煮好後,我發現對於食材來說,800 CC還是太多了,所以食譜的份量改回所參考影片的500 CC,煮滾後轉小火備用的原因,是因為如果加冷水來熬煮的話,花枝會煮到過熟變硬,所以煮滾後加熱備用,就是要縮短花枝受熱時間維持軟嫩的口感,所以煮好生炒花枝後,立馬熄火,可能的話你甚至於把鍋子移離開瓦斯爐,儘可能的讓花枝不會再被加熱到。
6.最近學到的勾芡技巧,就是在湯要滾不滾之前下勾芡的醬汁(太白粉水、樹薯粉水等),這樣勾起來的芡才會均勻,不會不小心結成一球。
7.吳秉承老師第一步驟就是花枝先下鍋炒(不用油)一下之後先剷起來等待後面加進去,他說所謂的"生炒"就是這一個不用油乾炒的手法,不過因為我用的是不鏽鋼鍋,生炒花枝鐵定會沾鍋,所以還是照"阿嬌生活廚房"影片裡的老師的做法,把花枝留到炒的最後一步驟。
[延伸閱讀]